回眸2020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篇

作者: 部门审稿人: 摄影: 视频: 单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1-03-10 投稿时间: 点击量:706

回眸2020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坚持强基固本、理工交融、学科交叉、特色发展的思路,以船舶、绿色、国际化为办学特色,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点建设为龙头,以“双万计划”申报与建设为抓手,通过对标找差、进位争先、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团结和带领全院师生埋头苦干,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各项重点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科研创新彰显新水平

坚持学科建设统领,认真梳理学科梯队,凝练学科方向,在无机功能配合物、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环境化工等学科方向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参与申报冶金工程博士点和材料与化工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牵头申报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均已通过江苏省评审;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评估申报材料。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4项和江苏省自然基金2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子课题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社会发展项目1项,科研经费总量609万元,其中纵向287万元。发表ESI论文123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其中第一单位3篇。共发表自然指数期刊论文9篇。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4件,转让专利14件。成功举办2020江苏省新材料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参会人数300多人,邀请谢毅院士等28名专家学者讲学。

2.师资结构更加优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院以“533”人才工程为契机,坚持引培并举,组建了着眼于长远发展的科研团队。签约博士13人,报到博士9人,引进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已到岗并被遴选为2020年度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人选;3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新晋升教授2人,副教授6人。


应用化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船舶绿色涂装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完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合格评估的申报材料。获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5项,11项省级研究生创新计划结题验收。新增导师25人次,新增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1篇、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7篇和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2个,6名教师获得“学年教学优秀奖(A+),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 1 项,校级教改课题重点1项和一般3项、示范课程2门、在线课程2项,校级及以上本创项目立项39项。

3、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创新路径逐渐拓宽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多次专题研究部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并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结对,协同谋划学生培养新模式。学院党委通过实施“红桥计划”对接项目,搭建了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与学习困难学生友爱、互助的桥梁。通过实施“长山夜漫谈”行动计划,协同推进“辅导员与硕士生导师、课内与课外”教育场的全方位融合育人机制,多次获“荔枝网”、“交汇点”、“江苏教育新网”省级媒体平台宣传报道。学生学科竞赛获奖创新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江苏赛区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2020年中国研究生电子大赛”商业竞赛类全国二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和技术竞赛类江苏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等省级以上竞赛奖项19项。学院人民奖学金获得率34.88%,四、六级通过率为78.49%、19.68%,计算机等级通过率6.56%。

疫情期间,学院党委研究制定帮扶机制,有效推进了就业工作开展,研究生就业率96.36%,考博升学率7.72%,本科生就业率91.72%,考研录取率26.55%。2020届我院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97.47%,对母校推荐度为70.89%。

4、确保安全无事故,实验室建设成绩斐然

完成实验室搬迁工作,以实验室搬迁为契机,基本完成科研团队组建和科研创新平台搭建工作,完成100多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和常规教学设备的论证和购置,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及高温仪器、压力容器及消防安全等风险点的排查和整改,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保障了师生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完成实验室绩效考核,在各学院中排名第2。

5、党建引领示范先行,党旗高扬凝心聚力 


党委重点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学院治理体系上下功夫,顺利完成巡视整改、党委党支部换届、校区搬迁等重点工作,出台党建类制度10余项,推进课程思政共建、红桥计划、长山夜漫谈等品牌建设,通过一支部一特色、党建责任分解、支部日常考核等措施全面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2020年度,学院党委获校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员标兵1人,获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获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3人;获校级党员示范岗1个;获校第六届党员教育微视频三等奖1项;沈薇老师当选镇江市第十三届“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学院党委在校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会中作为先进代表单位交流发言。

学院党委通过对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凝练了“善抓机遇、干事成事、年轻有为”的学院特质。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民主参与和信息通报,强化民主监督,开展党风廉政和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形成了“崇德慎行、尚节守廉”的院风。通过规划发展愿景、不断优化奖惩机制,推动绩效分配改革,形成了“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良好氛围。“和谐发展、干事成事”的学院文化初具雏形。





分享到: